行業動態
一季度定增規模同比縮水近900億 可轉債“咸魚翻身”
自去年底監管政策調整以來,定增市場發行節奏放緩,2月又迎來了全面收緊的新規,規模進一步急轉直下。
證券時報記者查詢Wind數據發現,今年一季度39家券商承銷了136個增發項目,募集資金共計2370.29億元,同比下滑了27.49%。此外,2月17日再融資新規出臺以來,已有72家公司停止實施定增方案,70家公司調整再融資方案??梢哉f,定增市場已然“變天”。
一位南方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,監管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,支持可轉債、優先股、配股等品種,對于新報的定增也鼓勵改成其他品種。
定增規模逐月減少
自去年底開始,監管就有意加快IPO審核速度,放緩發放定增批文,今年一季度定增發行規模明顯減少。
Wind數據顯示,今年1月,26家券商共計承銷64個增發項目,募資金額1261.50億元;2月,21家券商共計承銷44個增發項目,增發募資575.04億元;3月增發家數繼續減少,19家券商共計承銷28個增發項目,增發募資533.75億元。
總體而言,今年一季度39家券商承銷了136個增發項目,共募資2370.29億元,同比下滑27.49%。2016年同期,48家券商承銷了192個增發項目,募集資金總額達3269.05億元。
今年一季度,華泰聯合承銷13個增發項目,募資384.11億元,為承銷項目和募資金額最多的券商;中金公司承銷了7個增發項目,募資金額296.01億元,中信建投、中信證券、國泰君安分別承銷了10個、8個和7個增發項目,募資金額分別為224.98億元、217.67億元和167.62億元。
上述五家券商一季度承銷定增項目的募資總額達1290.39億元,占一季度所有券商承銷項目金額的54.44%。其余34家券商一季度共計承銷91個增發項目,募資總額1079.90億元。
一位南方券商投行人士指出,一季度發行出來的增發項目應該都是新規出臺前獲證監會受理的,在新老劃斷的原則前提下按原規定執行。這意味著,新規出臺后真正影響了多大的規模尚未能體現出來。但按照監管的意圖,今年的定增規模一定會大幅縮水。
可轉債受青睞
自2006年《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》頒布以來,定向增發新股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流,2015年、2016年連續兩年募資額均超萬億元。2016年股權募資規模為2.23萬億元,其中增發募資規模是1.81萬億元,占比超過八成。
2月17日,證監會發布經修訂的《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》,同時發布《發行監管問答—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》,從定價基準日、發行股份比例、融資間隔、融資必要性等四個角度明確了再融資新規。
新規旨在打擊定增套利。其中,兩次募集資金間隔不得少于18個月,以及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0%兩項限制措施影響最大。
Wind數據顯示,2017年2月18日至4月12日,已有72家公司停止實施定增方案,70家公司調整了再融資方案。
一位南方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,目前政策明確支持可轉債、優先股、配股等品種,擬新報的定增和已上報但排隊靠后的定增都建議改其他品種,“目前在會的定增項目今年批文可能都給不完”。
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4月6日,共有353個再融資項目在會,其中334個定增項目,148個定增項目已通過發審會。
與受“冷落”的定增相比,再融資的另一品種可轉債則受到熱捧。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,2月17日再融資新規以來,已有16家公司發布可轉債預案。而2016年全年,只有9家公司發行可轉債。
一位華中地區券商固收分析師告訴記者,目前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意愿強烈。他預計未來對可轉債的發行要求或會放松,政策上還會進一步利好可轉債。
(來源:證券時報)